员工没动力?快来看看你的公司中了几条!
早上好,打工人!
“每天站在高楼上,看着地上的小蚂蚁。他们的头很大,他们的腿很细。他们拿着苹果手机,他们穿着耐克阿迪。上班就要迟到了,他们很着急。慌慌张张,匆匆忙忙,为何生活总是这样?难道说我的理想,就是这样渡过一生的时光?难道说60岁以后,再去寻找我想要的自由?一年一年飞逝而去,还是那一点点小积蓄,我喜欢的好多东西还是买不起……”可以说,这首《活着》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。
既不想去工作,又害怕失去工作,这是多少职场人的真实状态。
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,全球范围内有48% 的员工不喜欢他们目前的工作,18% 的人在上班时,处于游离心态。这个严酷的事实发人深思。员工工作没动力,赚钱不积极,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企业管理者又有哪些途径可以破除人们的职场倦怠呢?
— 1 —
微观管理
微观管理者的本意是好的——努力让事情尽善尽美。
然而,“细节控”上司往往让人抓狂。事无巨细的微管理时时处处消耗着大家的能量与活力,使人对工作提不起劲来。不管大事小情,领导都要过问干预,并亲自定夺。
这种管理模式简直是在赤裸裸地告诉员工:我不相信你的工作能力和判断。
过度管理让职员失去了参与感,变成服从上级指令的机器人,丧失了所有主动性。要么在公司混混日子,每天得过且过,要么会为了获取更多自主权,而选择逃离。有时人们辞职,不只是换份工作,而是想换个老板。
— 2 —
工作缺乏进展
看起来,人们是为了薪水而工作,其实并不尽然。
人们更需要一种成就感,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。
如果公司不能合理安排事项,或者条条框框过多,那么,员工很快就会陷入近乎凝滞的状态,导致事务一直无法取得有效进展。为了完成工作,必要的流程是需要的,但是过于繁琐的环节步骤,只会徒增劳碌,并影响产出。
当上班变为一天天的机械重复,却看不到任何实际的果效时,雇员会因为缺乏“里程碑”式的反馈而灰心丧气,失去前行的动力。
— 3 —
职场的不安全感
在一艘注定要沉没的大船上,人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逃生。
如果公司前景黯淡,大家终日人心惶惶,时刻准备着跳往下一家,又怎会在当下努力付出呢?
作为高层管理者,在动荡不安的情势下,确实很难留住公司的人才。
这时,你要做的是,通过更多的沟通交流,给予团队忠诚度与信任感。虽说人走不能强留,但由于双方信息上的透明,至少员工离职时,不会让你感到措手不及。
— 4 —
沟通不力
真相缺席时,往往谣言会四起。
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与澄清,雇员只会愈发猜疑、困惑不已。
如果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上传下达,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,实在令人神倦精疲。
贯穿整个组织的清晰明确的交流机制,不仅让工作更高效,也能鼓舞员工的士气与信心。
— 5 —
奖惩失措
在职场打拼中,一个公正的绩效考评制度是不可或缺的。
谁对公司的贡献大,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与回报。
如果敷衍了事的员工与出色卖力的员工,最终待遇所差无几,干好干坏一个样,必然会拉低所有员工的表现。这也就是当年吃大锅饭,人人都吃不饱的原因。
引入内部竞争机制,能者多得,才会极大地激发组织的活力。
— 6 —
不和谐的人际
盖洛普(Gallup)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,“亲密的工作友谊能大大提升员工的职场满意度。在办公场所有好朋友的人全心投入工作的比例,是没有的人的七倍。”
和谐愉快的职场社交通常让人事半功倍,而一个糟糕的同事会让你在办公室里的每分每秒都度日如年。
流言蜚语、暗箭伤人、互相指责、各自为营,给人平添许多痛苦和压力。
江湖险恶,人心难测。不一定和职场中人都变成好朋友,但至少要保证自己在同事面前能够放松自然,享受他们的陪伴。
— 7 —
工作无趣
随着新生代大量涌入职场,人们对工作的要求有了全新的定位。
90后、00后更看重个人兴趣,倾向于富有挑战性、能够自我实现的岗位。他们中一半以上的人宁愿工资少些,也要找一份有意思的工作。
无聊成了职场生涯中的大忌。
小朋友们“一言不合就裸辞”,并不是浮躁任性,而是在工作中找不到让自己兴奋的点,无法挥洒自己的个性与灵感。
企业可以动用积分、闯关等游戏化的激励机制,来激发新生代员工的工作效能。
资料来源:
1.Eight Common Causes Of Workplace Demotivation, Forbes,作者:Kristi Hedges
推荐
了解更多“公开课”和“企业内训”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沟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