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永飞:中层管理者要做做下属心态的建设者、行为的监控者和发展策略的建议者
来源:方永飞 2023-10-18 14:45:32 您是第2184位阅读者
除了对下属进行业务技能辅导,中层还需要成为他们心态的建设者、行为的监控者和发展策略的建议者。要让下属明白自己的责任及发展路径,中层就要帮助他们理解人生的七个发展阶段(我把它们称为“七历”)。
20 ~ 29 岁的人普遍重视学历。初入职场的菜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,除非有特别突出的实习 / 创业经验,否则从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这些“双一流”大学毕业的学生普遍会比普通院校毕业的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。
30 ~ 39 岁的人普遍重视能力,讲究“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”,看谁做得更好,谁的价值更大。一个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,如果出去找工作,目标单位还要求他 / 她拿出各种证书,很多时候得到的只是工资不高的基础岗位
a 要是他的能力在业内有目共睹,他可以 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一些。
a 目前,有些体制内单位提供的基础岗位工资高于所在地的平均工资水平,岗位要求包括提供学历证书在内,拟聘任人员的年龄在 35 岁以内(有时视情况需要还会放宽)。
到了40岁,能力还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,但人生阅历才是关键。有人说,一个没有在深夜号啕大哭的老板,算不得好老板。从表面看来,这话满是调侃,实际上表达的是,作为一个老板,控制情绪的能力很重要。只有在三更半夜,才能发泄自己的情绪。除了控制情绪,你能经受寂寞吗?能饱受委屈吗?能尽管自己身处逆境,依然从容自在吗?能换位思考吗?能反思自己吗?这些能力都在阅历里。
古人讲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。人的一生,50岁以前尽人事,50岁以后知天命。50 ~ 59 岁这段时间太重要了。进入50 岁之后,财力变得更为重要。这里的财力并不是指一个人赚了多少钱,不是“我赚了3000 万元,你赚了300 万元,我的经济实力比你强”,而是指他花了多少钱,即花钱的能力。一个人到了50岁,都还没有学会花钱,他的“知天命”生活也不会过得太舒服。
60 ~ 69 岁的人重视的就是体力了。他能动,他厉害。你能动,你厉害。你能干得动活,你厉害。人一到60岁,出于生理原因,会发现自己的体力跟之前比严重下降了。有一个老板跟我聊天时,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方老师,我今年 62 岁,归纳起来就一句话——‘万般皆下降,唯有血压高’。”这个老板说的确实并非个别现象。身体素质下降,收入下降,业绩下降,是 60 岁及 60 岁以上还奋斗在工作一线的人要面对的普遍现实。这也是世界各国大多将退休年龄定在60 岁左右(女性会稍早一些)的原因。
70 岁的人重视的是定力,80 岁的人……
了解了人生的七个发展阶段,人们就会对人性拥有更深的理解。人生到了一定阶段,大家就要面临两件比较重要的事情:一件是别离,一件是如何花钱。
前几年,有一部热播电视剧叫作《小别离》。该剧围绕中学生出国这一主题展开,讲述了三个家庭面对孩子升学、留学、青春期的故事。虽然并非所有的家庭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供自家孩子出国留学,但剧中传达的理念是共通的:孩子要住校了,要跟父母分开,这是一 种别离;孩子事业有成,经常在外出差,与父母联系只能靠视频,这是一种别离;孩子独自在外打拼,父母远在家乡,这也是一种别离……别离实际上已经成为人生的常态。于是,如何处理别离带来的心理波动就成为人们经常要做的事情。
一旦这种别离带来的心理波动被人们带进职场,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造成影响,轻则影响具体业务项目的进度,重则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这时,中层就要在合适的时机介入,对下属进行心态的引导,帮助他们建设稳定的情绪。
本文节选自方永飞《赢在中层》
推荐
了解更多“公开课”和“企业内训”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沟通。